春節(jié),中國人最高的儀式感!
現(xiàn)在過年感覺越來越?jīng)]啥年味了,年味是什么味呢?小時候是甜味,長大后是酸甜苦辣都有。如今我已年過三十,曾經(jīng)對于歲數(shù)毫無感覺,如今卻也平添了幾分敬畏。年長一歲父母便年邁一歲,意味著身上的責(zé)任也增加了一分。
過年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一層又一層地累加,細(xì)致而繁瑣,每一件看起來都充滿了儀式感: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掃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燉豬肉;二十七,殺公雞;二十八,把面發(fā);二十九,貼對聯(lián);三十晚上熬一宿;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……
兒時過年都是母親為我們張羅著一切,在年前半個月,她便開始打掃衛(wèi)生、清洗被褥。母親素來喜歡整潔,無論是墻面還是柜腳,她都擦拭得一塵不染。然后就是買齊各種過年要吃的菜,做年糕、釀菜和扣肉等。那會大家都還住在老城區(qū)的老房子里,人多熱鬧,過年特別有氛圍。
年前幾天,大人們就忙著準(zhǔn)備年貨,我們小孩子就幫著打掃衛(wèi)生、貼對聯(lián),從一樓貼到三樓。還得全家出動,連夜趕工生產(chǎn)飲料,因為工人們都放假了。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,為了快樂忙活其實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。過年是最忙的,要貨的人很多,我們要多準(zhǔn)備些存貨,還要留一部分自己過年喝,最喜歡喝爸爸做的飲料了,那是家的味道。
除夕那餐是最豐盛的,基本都是母親做主廚,其他人做幫手。特佩服她,一人可以做完這么多菜。蠻辛苦的,要做一大家子十幾口人的量。她油炸東西特別在行,像油炸魚、油炸茄子、油炸牛肉等,太香太香啦,在一樓就能聞到了。我最愛吃油炸牛肉,總是去偷吃些,而且叫媽媽留一小碗等我后面幾天吃,不然一上桌肯定都沒了。
每年的年夜飯或平時聚餐,都得差不多用完三層樓的廚房,因為菜太多。大人做完后,我們小孩子就樓上樓下地一直跑,把菜都端到一樓。把桌子擺好,椅子全部拿到一樓,再把碗筷放好在桌子上,F(xiàn)在,很多家庭都是選擇去外面酒店吃年夜飯,省事。但我們家過年期間都是在家自己做著吃,雖然累點,可好吃又衛(wèi)生。重要的是有這個氛圍,一家人圍在一起忙前忙后的,團結(jié)和睦,說說笑笑。
在年輕一輩眼中,年夜餐桌上那些雞鴨魚肉不過是平常吃得有些膩味的普通食物,但是在長輩們的心中卻包含著對家人最美好的祝福。親手炮制一桌盛宴,以美食的名義迎接團圓、歡慶祈福,這樣的儀式感,神圣不可侵犯。初一開始就是各家輪著做一餐,過年前幾天活動多多,可以放鞭炮和煙花,晚上在一樓大堂可以擺幾桌,打牌、麻將、象棋都有。餓了就有宵夜吃,早上起床也有各種好吃的。
桂林米粉、 炒年糕、油茶、蛋炒飯、湯圓、水餃餛飩、各種糕點,反正過年就是各種吃喝玩樂,其他煩惱和瑣事都暫時放一邊。年三十,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看春晚。一年到頭,家人能圍坐餐桌旁吃年夜飯,是一種幸福,這才是過年應(yīng)有的樣子。
一般初一早上吃完早餐后,就得跟著家人去寺廟燒香,然后去公園玩,曬曬太陽,很暖和。哥哥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,摔炮、小魚雷、蜘蛛王、竄天猴……都是兒時的記憶,一個手捂著耳朵,點燃后撒腿就跑。到了現(xiàn)在,隨著健康、綠色、環(huán)保理念的深入人心,更多人愿意過一個綠色低碳年,拒絕鞭炮。也有不少人為了留下關(guān)于過年的美好記憶,少放一些炮竹過過癮。
我小時候還是很喜歡過年的,我一般在放寒假那幾天就把作業(yè)寫完了,過年可以盡情地玩。媽媽都會給我準(zhǔn)備好新衣服,還可以吃各種糖果餅干,我尤其喜歡大白兔奶糖、夾心餅干和徐福記的米格瑪。雖然平時也能常吃到雞鴨魚肉,但過年的菜更為豐盛,主要是人多,吃著更美味。
記得那會,我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過年,那是孩子一年之中最開心的時光。除了好吃的,還能拿到一把并不屬于自己的壓歲錢。雖然最后都得交給父母,但把錢揣在兜里的片刻還是無比開心。現(xiàn)在的過年紅包有點變味了,日子過得更好了,封的紅包金額也多了很多。小時候的紅包多是在10-50元,比較近的親戚還有給100的,算是多的了。無論壓歲錢多少,都是一份心意,沒必要為跟風(fēng)或攀比而給太多金額。
這么多年過去了,總有人說:覺得“年味兒越來越淡了”。也許所謂的平淡,并不是因為物質(zhì)豐富帶來的味覺麻木,而是湮沒在物欲之中愈來愈貧乏的精神追求吧。但其實,年味是無所不在的,在陪伴家人時,在跟朋友相逢時,在貼春聯(lián)、掛燈籠、看春晚、熬夜守歲時,在一家人圍坐著吃頓團圓飯時……在這個經(jīng)常分離的年代,每個重要的節(jié)日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心思去表達(dá)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