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家長,各位同學,大家晚上好,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坐在這兒和大家交流。我聽鐘老師介紹了,孩子們都很優(yōu)秀,這里,也有我們家長的辛勤和付出。
我的兒子是去年參加中考的,我也和各位在座的家長一樣,很幸運能夠陪伴他共同度過。也因此有了《下一站,重高》這本書。
但在和孩子的溝通中,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。我想同學們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,哪怕是父母大發(fā)脾氣時也不要懷疑,父母是無條件的愛著我們的,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對吧了。我有一個朋友曾在微信群里說,為了孩子,就是粉身碎骨她也情愿。當然,我們父母做為家長,也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緒,做一個講道理、知冷熱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就愉悅的家長。
今天我主要講講我和孩子之間發(fā)生的故事,不知這樣的故事是否也發(fā)生在你們的家里。
那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
兒子姑姑的孩子,只比兒子小幾個月,在上海。由于孩子姑姑在孩子小時基本是全陪,引導也較得法,孩子各方面比較優(yōu)秀。很早就參加了奧數培訓,得了獎,小升初時直接升入上海的一所外國語學校,住宿制,學校給孩子免去了費用。
在我和孩子姑姑平常的交流中,孩子是一個較多的話題。畢竟兩個孩子年齡相仿,又都是男孩子。兒子回來后會和他聊起他的這個表弟,其實我只是聊天,傳遞一下他表弟的近況。但兒子卻不這么認為,他認為我有潛臺詞,拿他和他表弟進行比較。他也在心里比較了,說反正自己沒他優(yōu)秀。
其實,在我心里,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。我很愛我的孩子,孩子的現狀其實也是我們家長選擇的結果,因此,我的孩子無論是個怎樣的孩子,我都會無條件的完全接納他。
我書里也說到,孩子爸常說起同事的孩子如何如何,其中有一個還是高考狀元。孩子說,你同事的孩子都這么優(yōu)秀,我怎么辦?給孩子形成了無形的壓力。甚至得出了他若不優(yōu)秀我們就不愛他的想法。
我告訴孩子,那些流傳在家長口中的孩子,有兩類。一類是各方面非常突出的孩子,孩子好家長自己才會說,因此大家也才會知道,這是大多數;另一類就是比較另類或有點反面典型的味道,家長不說,也不為人知道,所以這類較少。
你是孩子,我們才會和你聊別人的孩子,因為想讓你知道外面和你年齡相仿的孩子的生活。我們在聊天中提到某個孩子,并不是在比較你和這個孩子,當然這個孩子身上有某一方向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,否則,大家可能就不會知道他了。
我費了好大的勁才讓他從只有他優(yōu)秀了,我們才會愛他的這個想法里走出來(我在書里也寫了這一段,忘記在哪一章里了)。
不知家長在家里有沒有感覺到孩子的反抗,同學們,其實媽媽爸爸講別人家孩子的時候,一方面是說這個孩子有哪一方面值得我們去借鑒,有時只是聊天中的一個淡資。同學們不要多想呦,當然,我們家長也需要注意我們自己的說話方式。
讓我們成為朋友
通常,晚上孩子做了一段時間作業(yè)需要休息時,會走出來讓我們和他一起到外面散散步。在散步時,孩子會和我們聊一些學校里,社會上的話題,這樣放松的狀態(tài)也讓我們的交流更通暢。男孩子,感覺自己什么都懂了,有點小憤青的味道,很想“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”一番,比如16章既生瑜,何生亮。
有一次散步,孩子和我們聊天,話題現在已經忘記了。他大概是說一個社會現象,然后表達了自己的觀點。我和孩子爸就一致認為他的觀點不對,還一起和他辯論起來。最后,讓我們沒想到的是,孩子哭起來了。還說“為啥我就不對啦?為啥你們兩個要一起說我不對啦?”我家孩子很認真,在他看來,是我和他爸爸兩個一起對付他了。
事后,我和孩子爸也進行了反思。雖然孩子說的不對,我們也應該讓他把話說完,了解孩子的心思,也好因勢利導。還有就是,我和孩子爸一起說孩子不對,讓孩子感到了孤獨,真的就是二對一了。
我有個建議,同學們一定歡迎,在這個階段,我們的家長還是抽空多陪陪孩子吧,尤其是我們的爸爸們。對孩子來說,爸爸就是力量的象征,畢竟我們的社會,爸爸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角色,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爸爸身上的力量。(44章,對爸爸的依賴)有孩子關鍵的時期,對爸爸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。
也許過了這個階段,你想再陪孩子,也沒了機會,所以我用“幸運”一詞來說我對孩子這一時期的陪伴。
冷靜,我們之間發(fā)生沖突時
同學們現在初三了,可能感覺現在自己長大了很多,也有了很多的主見,有時我們家長的一些說法,并不合我們的口胃。家長可能會想,我比孩子有經驗,想指導孩子。我想,在這個時候,我們要冷靜的表達好自己。
19章,困難戶的體育中考
在孩子體育中考前三天的晚上,我們陪他一起去廣場練習實心球。孩子通常會投到9米到9米五之間,離滿分10米就差那么一點點,可就是達不到。有一次體育課上,體育老師也讓他體會到投10米并不難。他投球時體育老師在他背上略推了下,就輕輕松松10米多了。
可到他自己時,就怎么也做不到,體育中考眼看就到了。體育中考有兩次,他選的是跳繩、1000米和實心球,跳繩沒問題了,1000米剛到線,但實心球就是達不到10米。我心里當然希望他一次通過,他自己沒說。
那天晚上應該是孩子急燥了,他越投反而越近了,一次不如一次。孩子投實心球的姿勢一直不太標準。孩子爸在邊上也犯了急燥的毛病,讓孩子按他的姿勢投,可孩子不理他,仍按自己的姿勢投。孩子還是越投越近。這期間我也犯了急燥的毛病,和孩子爸說還是讓孩子按照自己平時的姿勢投,我想這么短的時間再改變姿勢會把孩子弄亂的。
平常,孩子爸急燥時,我會裝做無意的走過去,偷偷給孩子爸暗示一下。這次,一是我在撿球,孩子投球時,由我負責撿球;二是我急燥了。我的話,可能也加劇了孩子對他爸爸的反感。孩子爸聽不進,看孩子還是按自己的姿勢投,就生氣了,冷冷的站在一旁看,還說了句不太中聽的話。孩子仍按自己的姿勢投,還是沒有平時的遠。孩子很懊惱,氣急敗壞,不練了,把眼鏡也摔在了地上。
看兒子停了投球,還摔了眼鏡,孩子爸就走開了。我也沒有批評孩子,就坐在邊上的花池上,玩起了手機。表面上我是在玩手機,實際是為了轉移孩子發(fā)脾氣后的尷尬氣氛,心思全不在手機上,而是偷偷靜觀孩子的變化。我不想強化孩子發(fā)脾氣的這一現狀。
孩子慢慢平復了心情,自己揀起了眼鏡,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,也想改正。還好,眼鏡也還結實,沒壞。想著孩子這會不會對抗我了,我站起來摟了摟孩子,這才平靜的和孩子玩笑著說,下次我們還配寶麗的眼鏡,轉移了眼前的話題。
這時,孩子爸也回來了,手上拿著剛買來礦泉水,蓋子也已擰掉了,孩子爸把水遞給孩子,孩子喝著水,我拿著球,回家。一切像沒有發(fā)生一樣。事后,孩子爸也后悔自己態(tài)度的不冷靜,好在,他及時挽回了。我也很慶幸自己把控住了情緒,沒有把事態(tài)擴大。從這以后,一年多了,孩子再也沒有大聲發(fā)過脾氣,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是有好處的。
我想,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,孩子的不良情緒可能會蔓延到第二天,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。
所以,冷靜、冷靜,越是急的時候,越是需要我們家長和同學們冷靜。
在三天后的體育中考中,孩子給了我們一個大意外,滿分通過,雖然實心球得了9.5分,但由于1000米和跳繩是滿分,按體育中考的規(guī)則,自動升為滿分,讓體育老師大大意外了下,當場向我們兒子表示了祝賀,晚上班主任也以體育困難戶為例,發(fā)短信讓同學向兒子學習。這里,我想說的是,孩子強烈的一次通過的企圖心,幫了他大忙,我就不詳細講了,回頭大家可以看一下。
給情緒留點空間
同學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,馬上要有重要的考試,知道應該學習卻“學不進”去。“學不進”只是表象,有可能是有些小厭倦,或不知干啥好。有時,在同學們看來,課本、作業(yè)都熟悉了,錯題本也看了的,或者沒看卻沉不下心,卻又不好意思和父母說,只好做做樣子。
周末的一天上午,那時應該周一有大考,學校安排自主復習。我推門進孩子房間和孩子說個事。孩子學習時我很少進他房間,以免打斷他,也是為了培訓孩子的專注力。
孩子是背對著門坐的,我走過去時,發(fā)現孩子課本邊上露出了厚厚的半截書。我就問孩子,在干嗎?孩子發(fā)現不能隱瞞,就和我說自己在看《紅樓夢》。當時,孩子的眼神里也是滿滿的抱歉和不應該,但是孩子說,他實在不知該干啥。
我就告訴孩子,我不反對他看《紅樓夢》。如果你不想看書或寫作業(yè)了,你可以看其他書換換心情,或者出去走走,運動一下,都行。果然,然后調整了下狀態(tài),好像豁然開朗了,又有了關心學習的新想法。周末,孩子在家看一段時間書后,就會自己出去散散步。
孩子有這樣的意識,自己應該好好學習,哪怕學不進去的時候還要強迫自己坐在桌子前。其實,這樣往往是浪費了孩子的時間,因為沒有效率。
我想,這個時候,我們要做的還是讓孩子調解自己的情緒。不妨政策寬松點,讓孩子干點自己喜歡的事,那怕打會游戲,雖然孩子的時間很要緊,雖然你很著急,但如果不是真正的投入學習,沒有效率,時間還是浪費了。心情改變了,上來了,學習的興趣也就來了。
換一門功課。有時,孩子作業(yè)多,可能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。我給孩子的建議是,如果一門作業(yè)過多,做得疲勞了,就換一門作業(yè)做做,換一門功課,其實也是另外一種放松。
學校推薦訂《讀者》,但我家孩子更愛看《故事會》?剂嗽嚭,他會買來《故事會》翻一下,我也贊同,《故事會》里淺顯的故事讓他放松。
運動,排解負面情緒。
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,比如打球、跑步、游泳等運動過后,自己會感覺猛一輕松。既鍛煉了身體,也練習了體育中考,還放松了心情,學習效果也會提高,何樂而不為。
巧用肢體語言。比如親密的動作等,孩子爸會在早上叫孩子起床時拍拍孩子,我在書里也有寫到。以前走路時我喜歡把胳膊搭在孩子肩膀上,孩子現在比爸爸還高了,走路時就把胳膊搭在他爸爸的肩膀上,很親密。
還有其他的溝通方式。
有些話我們說出來可能會難過情,或者不太方便,可以寫信、留紙條等。在去年孩子學校中考百天的誓師大會上,我有幸也受邀參加。其中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是家長提前給孩子寫一封信,封好由孩子交給老師,百天誓師的那天,老師把信再返還給大家,讓大家當場看父母寫給自己的信。現場,好多孩子都哭了,兒子班上個子最高的那個孩子,不停的抹眼淚,哭得緊兇。
中考前孩子緊張情緒的放松。
隨著中考的臨近,同學們往對中考往往是既向往又有點緊張的。41章恐懼癥患者。這也是個正,F象,這不能說是孩子膽小。
我們散步時,孩子會不由自主的談到學習,他的心里只有學習了。我們就用“換一個話題”來調解,常常是孩子爸念段子,搞笑的段子,還有就是笑話。那一階段,孩子爸在微信里、QQ上有意識的收集了一些笑話。每當孩子把話題回到學習上時,我們就用“換一個話題”來調整。幫助孩子緩解緊張的情緒。
在中考沖刺階段,自信心對孩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。我們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,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和鼓勵。即使孩子的成績暫時落后,沒能達到家長的期望,仍應給他們鼓勵。多從孩子身上挖掘長處和優(yōu)點,對于他們每一點的進步都及時鼓勵和表揚。
考試后的情緒調解
進入初三,測試多了起來。每次測試之后,孩子會有一個短暫的心理放松,(22章,小白兔就是需要休息)一張一弛,越是在緊張的階段,放松越顯得重要。
孩子一模過后,成績不理想,孩子學習也放松了,當時,我認為是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。沒幾天開志愿填報家長會,和老師、家長進行了交流,這時才發(fā)現大多數孩子都處于這樣的狀態(tài),用班主任老師的話說,孩子每過這樣的測試,有松了一口氣心態(tài)很正常,想想我們家長自己也是,于是我就用了《小白兔就是需要休息》這個標題。
每次考試的結果,不外乎兩種,考得好和考得不好?嫉煤茫膭,皆大歡喜。我想我們家長不要提過高的、孩子達不到的要求,而是把長期目標轉化成一個個細小的短期目標,讓孩子略微跳一跳,就能實現,這樣孩子會越來越自信。否則,過高的目標,孩子又達不到,還挫傷了孩子的信心。
還有就是,面對成績,我們家長要和孩子自己的過去進行縱向對比,而不是和“他人家的孩子”進行橫向對比,更不能拿比自己孩子好的孩子來刺激自家孩子。比較的結果是,孩子往往還沒來得及享受收獲的喜悅,又被打擊了。
我想同學們一定沒有受到過下面這樣的待遇。
周末的時候看到微信朋友圈里一個朋友發(fā)了一張圖片,圖片內容是一只手緊扣在一碗菜上,菜看起來很誘人。但配的文字看了讓人不知說啥好,“考得差還好意思說想吃啥”。問朋友怎么回事,朋友說這是孩子在外面聽到這樣的話回來說給她聽的。
其實考得差更需要溫暖的鼓勵以激起斗志。同時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知識本身,而不僅僅是表面的分數。
考得不好,我想,我們家長,最要做到的是冷靜。對于孩子的每次考試,我從不主動過問他的成績,有的家長可能好奇、關心,要管住自己。讓孩子自己主動說,我主要是傾聽。孩子自己會存不住氣的,畢竟他需要人和他分享心情。
孩子往往會告訴我成績、班級排名,有時也會有年級排名,還會說起平常和他成績相近的孩子的情況。有時還會對試卷進行點評,什么不太公平啦,某人之前做過某道題目啦等等。
遇到他的負面情緒時,我都用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這個根本目標來引導他。從上小學開始,我就這么和他說,我們學習是為了學到知識,并不是為了完成什么任務,如果學習只是敷衍一下,還是不學的好,還浪費了你的時間。
英語是孩子的弱項,他在一模、二模和區(qū)統測中,仿佛鐵定了94似的,一模、二模都是94,到區(qū)統測時,94.5。孩子感覺自己一直在努力,怎么每次都是這么一點分,在他看來,自己應該和某某人一樣考到100分的樣子。
第一個94分時,孩子有用一模來檢測自己實力的想法。孩子說自己怎么就只考這么點分,有點灰心、失望,這是孩子拿到分數的反應。我想,無論我們怎么不喜歡這個分數,分數就在那兒。
我就這樣來開導孩子,我說我知道你這一段英語的學習都很用心,這次沒考好,沒有關系。學習英語是要學到知識,而不能僅僅盯著分數。只要你繼續(xù)努力,你在英語方面一定會有收獲,也許你學到的知識這次沒有考到,畢竟試卷只占你學到知識的一小部分。
孩子聽到我這話,也有道理,心情好了些。然后,讓孩子把試卷拿來一起分析哪些題目扣了分,扣分的原因,讓他自己說如何應對,接下來怎么樣比較好。這樣,他就主動起來,人也從分數的陰影里走了出來,把心思放到了下一次。于是,希望又來了,情緒也就會好起來了。
到第二個94分時,孩子有些急了,說怎么又是94分,我想著法子安慰他,又打電話給英語老師,請英語老師也找機會給他打氣;第三個94分時,他只是自嘲的笑了笑,說自己和94分有緣。
我又給英語老師打電話,請老師給他打氣。我和他說,要相信自己,付出早晚總會有回報的,只要你盡心了,也就對得起自己了,其他的不用考慮太多,媽媽相信你。這樣以來,孩子的心又淡然了些。中考時他考出了109分的成績,雖然去年英語中考比較簡單,但和我家孩子自己的平時成績相比,和班上同學相比,能考出109分也非常理想了。
父母和子女,就是一場上天注定的緣份,讓我們多為對方著想,多一份理解!
我有個小小的提議,我們家長,站起來擁抱一下我們身邊的孩子吧,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我們的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