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的老市長白居易就是竹筍的愛好者。他還專門寫過一首《食筍》,詩中寫道:“
紫籜坼故錦,素肌擘新玉。每日遂加餐,經(jīng)時不思肉。”大意就是,吃了竹筍以后,他連肉都不想吃了。
杭州人對于筍的熱愛,大概也是從古至今地延續(xù)下來了,從菜市場里也能看出一二。
鳳起路菜場二樓有個菜攤,是一對臺州夫婦經(jīng)營的,那是一年四季都有筍賣。
這次去,我發(fā)現(xiàn)她家的菜攤上,除了個頭小小的、黃黃的,還帶點泥土的冬筍,還有鞭筍、春筍同框可供吃貨們選擇。
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,覺得奇怪,這10月份的春筍還能吃?
老板娘笑著跟我解釋,老話有云“10月小陽春”,這10月的春筍,說的就是小陽春的“春”。
這春筍還分本地和外地,本地春筍看起來更粉嫩,價格也更貴,要價60元一斤,而看起來黑乎乎的外地春筍只要18元一斤。
老板娘推薦說,本地春筍價格貴自然是有道理的,因為味道會更鮮糯。
我拿著照片,又好奇地去請教了好食堂的老板馬坤山,這兩種春筍有什么區(qū)別?
結果老馬看了一眼就說,不用糾結吃什么春筍,所謂“不時不吃,不鮮不食”,這個季節(jié),當然是吃正兒八經(jīng)的冬筍了!
有小伙伴可能還會問這春筍和冬筍到底有什么區(qū)別?
我又去查了資料,我們常說的冬筍,一般是說毛竹筍,而春筍多半是指雷竹筍,兩種筍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品種。
現(xiàn)在的冬筍可以盲挑
說回冬筍,我又請教老馬,這挑冬筍有沒有什么講究?沒想到,老馬直接用了一個詞——“盲挑”,意思是隨便挑就可以了。
他解釋說,這個季節(jié)的冬筍,都嫩得很,切開后,筍心里面還都是實的,真是怎么挑都好吃。
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出肉率有點低,有點費錢。
老馬說,10月初,冬筍剛上市那會,一斤筍才能出二兩筍肉,現(xiàn)在大概能多一點,但也不會多太多。
現(xiàn)在吃冬筍可別過水焯
我只好換了一個話題,那煮冬筍有沒有什么講究?這大概是問到老馬心里頭了,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“吃貨”廚師,他托我告訴大家,現(xiàn)在吃冬筍可別過水焯!
很多杭州人買冬筍回家后,可能都習慣先過水焯一下以去掉苦澀,但在老馬看來,這個做法有些浪費食材了!
冬筍的口感特點就是松脆,要是拿去先過水,筍片就會發(fā)軟,失去了該有的口感。
作為地道的老杭州人,最推薦的冬筍做法是片兒川澆頭的燒法。
除了冬筍,再準備三種食材:雪里蕻、蘑菇、豬肉(五花肉)。冬筍和蘑菇、豬肉分別切片,和雪里蕻炒在一起。老馬提醒做這道菜,冬筍最好切薄一點,容易炒熟。
所謂耳聽為虛,落胃才是實際的,一口下去,時下的冬筍那口感真是脆嫩脆嫩的。
冬筍還可以和豆腐干、豬肉,一起切成絲,加點韭黃段,炒盤三絲。老馬說炒這道菜的要點在于,筍絲不要切得太細,比火柴梗略粗一點,才能吃出口感。
很有追求的老馬還說,如果有耐心,就再等等,等到
雪芽(又稱雪韭)上市的時候,拿來代替韭黃,味道會更贊。
如果覺得炒菜太麻煩,老馬說冬筍還有一個極簡單的燒法,冬筍切片,冬腌菜或者抱腌菜墊底,加點開洋(蝦干),一起蒸煮或者燒湯,最后加點豬油,也是極鮮。
來源:樂活杭州